回顧一張又一張陪伴成長的相片
明顯發覺在構圖方面有了更深層的講究和追求
與其他主題的攝影一樣,交通主題的攝影也是攝影藝術
年少時,或許是收集癖好的原故
影巴士大都追求以「標準」的角度、比例和相片剪裁
對一些「隨攝」、「非標準」嗤之以鼻
![]() |
影巴士嘛,就當然只影巴士,蹲下來影是因為怕手震 |
![]() |
巴士迷熱愛的美孚橋攝影位,夏天下午時份光源充足,並能及拍出較難捕捉的「門位」,兩小時下來足以收穫上百部巴士,可是角度、動態全都一式一樣 |
![]() |
光源是攝影的重要元素,巴士攝影也不例外,術語「正光」代表陽光能平均打進車身上,使本身鮮艷的車身顏色更自然和漂亮 |
![]() |
「PAN」相是汽車攝影常用的技術,低速快門下配合車體行駛方向移動,製造出動感效果,也是初心巴士攝影時常追求的技術 |
但隨著年紀漸大,彷彿對巴士攝影有了更高層次的體會
除了捕捉巴士主體,也希望能吸納更多環境題材
亦即所謂「情境相」
上水翠麗花園外有香港難得一見的「林蔭大道」,底下緩緩走過的丹尼士飛鏢亦已全數退役,此情此景現已無法重現
2012年春季是熱狗在香港服務的最後時光,這天歷史悠久的1A線還有熱狗重臨彌敦道,把具有香港特色的街道一起拍攝,比只拍巴士更有意義
紅白雙色的傳統九巴總站,與當時披上九巴75週年復古車身色彩的情境照,恍惚回到60年代,不同的只是巴士本身
在裁剪比例上,現在較喜歡預留更多空間給周邊環境,特別是像這張在旺角鬧市,人車爭路,多姿多彩的背景與一部晚年的巴士,相片價值更高
在風光如畫的英國,更加激起對構圖上的追求
暮年的富豪林比安與英國中部林肯郡的大教堂
長長的火車更需要情境構圖去表現美感,這是等了半小時才拍到的一班車
在手機攝影的速食文化影響下,影巴士比以前更方便
但在我認為這只是添了「純記錄」的便利
並未能達到攝影和藝術的層次
我想這都是大部份攝影行家所認同的
而交通攝影和許多攝影題材一樣
都是攝影師付出莫大心血、時間和金錢的項目
這些都是外行人需要知道和欣賞的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